近两年来,庆阳市委编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机构编制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创新,服务大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持续完善机构职能体系。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调整理顺了市县(区)党委农办与乡村振兴局的职责关系,明确了工商联职数结构,按期完成了县(区)纪委综合派驻机构改革和下属机构调整设置工作,进一步优化了运行机制。坚持动态完善权责清单,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权力运行。对新成立单位和部分职责变化较大单位的“三定”规定进行了修订完善,进一步明晰了职责关系。
二是协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按期完成了市、县、乡三级乡村振兴和市县(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调整组建工作。清理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调整理顺西峰、驿马、长庆桥3个开发区管理体制,规范非工业经济类园区管理机构名称,推进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相关行业体制机制更加顺畅。
三是深入开展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巩固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坚持“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赋到位”的原则,差异化、动态化扩权赋能,8县(区)累计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423项,进一步增强了乡镇街道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民生能力。参照一类乡镇设置模式和标准,调整镇原县孟坝镇机构,建立了与经济发达镇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四是积极创新机构编制管理。采取“置换+调剂”的办法,动态调整了部门间行政编制,促进了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采取在总量内“减一增一”的方式,给工作任务相对较重的部门适当增加了领导班子职数,优化了领导职数结构,有效保障了工作需要。着眼于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大统筹调剂力度,适当预留部分编制,倾斜支持了民生领域人才需求。
五是适时跟进服务保障。紧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心工作需要,积极争取省上批复设置了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等3个处级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市野生动物保护站及3个高速公路大队等单位。结合县(区)实际,通过综合评估研判,设置了融媒体中心、国有资产事务中心、文物保护管理所等机构,跟进保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