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委编办“三个着眼”积极强化民生领域机构编制保障

来源:市直事业科 作者:王喜喜 发布时间:2023-08-23

近年来,庆阳市委编办始终教育、卫生等重要民生领域机构编制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创新编制资源使用管理、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推动编制资源向教育、卫生等领域倾斜,积极助力教育、卫生等重点民生事业发展。

一是着眼体制优化,科学设置机构。根据相关改革方案精神积极向省上争取,采取与市妇幼保健院融合发展的方式,设立了“庆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同步成立了庆阳市康复医院等机构,进一步优化了市级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将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庆阳分校更名为庆阳开放大学,细化明确了工作职能,批复设立庆阳开放大学8县(区)学院,形成了机构健全、职能完备、市县一体的全市开放教育工作格局。

二是着眼事业发展,动态调剂编制。积极创新工作举措,采取“编制保障主体、人员控制数有效补充”的方式,在市级层面推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改革,极大地缓解了公立医院编制紧缺问题。同时,立足我市地域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小规模教学点多的实际,采取积极向省上争取市县(区)编制部门调剂的方式加大编制保障力度,实现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以县(区)为单位全面达标将市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市教育局管理由市教育局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根据学校班额、在校学生等基数,按照省上规定的核编标准,统筹分配和动态调剂,适时保障教育教学需要。

三是着眼效能提升,优化工作流程。在市级层面推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的基础上,积极将这一制度向条件成熟的县(区)延伸,不断以改革创新优化解决基层公立医院编制资源紧缺的问题。将中小学校内设机构设置权限下放教育主管部门,由各中小学在核定的限额内,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提出内设机构设置意见,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变事前审批制事后备案制以体制机构的活力进一步激发教育教学发展潜力。对教育、卫生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简化办理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尽最大限度予以保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