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庆阳市委编办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在健全完善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强化数字产业发展、保障人才引进、增强为民服务上下功夫、求实效,着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一是构建“大招商”体系,助力营商环境产业功能区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组建招商引资促进中心,探索实行“一区多园”“政区合一”等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集中区职能职责,畅通政策落实渠道,激活营商环境新动能。2022年以来,庆阳市调整理顺了西峰工业园区和庆城驿马、宁县长庆桥2个工业集中区管理体制,撤销了庆阳市西峰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重新组建了园区(集中区)党工委,设立了驿马工业集中区服务中心,共调剂划转人员编制105名,明确了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应急环保等内设机构职能。同时,将能够下放的经济管理权和行政权力事项,依照法定程序下放给园区并全面实施清单管理,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机衔接、责任无缝对接。
二是抓住“大数据”机遇,赋能营商环境城市智慧化建设。紧紧围绕国家在庆阳市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和建设“10个数据中心集群”之一的“庆阳集群”战略定位,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设立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管委会,明确了职能职责,调剂划转人员编制16名,有效加强了工作力量。聚焦“数字政府”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统筹大数据相关职能,设立市大数据管理局,将市大数据中心隶属关系由市工信局管理调整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完成了市大数据相关机构调整、职能整合、人员编制划转等工作,整合优化分散到部门的信息化职能,搭建起智慧城市运行发展体制机制。
三是紧盯“教卫体”创新,促进营商环境民生高品质服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切实加大教育、医疗保障、全民健身等民生领域的机构编制倾斜支持力度。采取省上周转、市县调剂补充等办法,为全市新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2263名,实现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以县为单位全面达标。同步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下达市县(区)教育部门统筹管理使用,不断提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效益。积极创新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改革,探索实行“机构编制部门管总量、管标准、管监督,主管部门管统筹、管审核、管调整,公立医院自主用编、自助设置、自助管理”的新型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进一步缓解了编制配备压力。同时,在全市处级领导职数总量内,为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调剂增加副处级领导职数1名,保障促进提升全民健康服务水平。
四是创建“周转池”制度,保障营商环境人才有编制引进。将强化人才引进作为服务营商环境主体的重要工作,加强与组织、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创新编制管理制度,采取事业单位自然减员、撤并整合事业单位、从任务不饱满事业单位核减、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等方式,建立了市直人才引进编制“周转池”,用于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类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2022年以来,共审批23个单位引才用编计划850名,全市共引进教育类急需紧缺人才323人、卫生类专业技术人才371人。“周转池”编制制度让沉睡的编制数字转化为党管人才的有效抓手,对职务职级并行临近退休人员的结构性超编单位,特别是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编制保障,有效发挥了机构编制部门为庆阳营商环境服务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