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前储备编制,开辟引才“优先通道”。结合国防动员、疾病预防控制、道路运输管理及部分单位机构编制优化调整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职责相近、设置重复分散、规模过小、任务不饱满和职能职责消失事业单位撤并整合力度,优化机构编制配置,盘活编制资源存量,加强“人才编制”储备。建立空编统筹管理制度,对市直部门单位的空编实行系统内调剂使用,优先用于保障本系统内人才引进用编需求。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动态维护,定期对退休、辞职、外调等减员进行清理清查,及时办理出编手续,腾退出编制资源。2023年,先后调剂空编351名用于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并给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统筹保障人才编制20名,支持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并向基层一线倾斜。
二是优先保障人才用编,开辟引才“绿色通道”。把人才工作与机构编制管理紧密结合,合理调配编制资源,优先保障人才引进编制需求。单位满编的,采取内部调剂人员编制的措施,腾出编制资源予以保障;单位空编的,引才时不受预留10%空编的条件限制,并根据自然减员数额,适度超前予以保障。同时,按照省市人才工作有关政策规定,在审核部门单位招录、招聘用编计划时,严格落实“预留10%以上的空编用于补充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要求,留出一定的编制资源,作为动态调剂空间,全力支持保障全市人才引进工作。
三是从速办理落地入编,开辟引才“简化通道”。制定印发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事项报批程序、优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等措施文件,从简化工作流程入手,建立部门(单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入编登记“简化通道”,明确规定办理时限不超过3个工作日,凡资料齐全完备的,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办法,随来随办、一次办结。对已入编登记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行专项统计和管理,明确要求编制不挤占、不挪用,做到定编到人、定编到岗。同时,为进一步优化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将市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权限、市直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数分配权限下放市教育、卫健部门,由相关主管部门在核定的编制(人员控制数)总额内统筹调整使用,报编制部门备案,简化工作环节,优化事项流程,提升人才服务保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