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落实精文减会,厉行勤俭节约。深入贯彻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把责任抓在手中,促进作风转变,提升工作效能。一方面,大力推行“短实新”文风会风,将“文件一致性评估”机制纳入工作流程,严控发文数量与内容篇幅;实行会议计划管理,压缩会议数量和规模,开短会,会议直奔主题、减少不必要的议程和事项;另一方面,通过会议、讲座、主题活动等形式认真学习宣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干部职工下班关闭办公设备电源,大力推行文件资料双面印制,按“凡使用、必签字”原则,进一步完善办公用品及水电打印耗材领用制度,定期统计分析并合理管控采购使用,各类办公用品消耗明显下降。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调查研究。严格落实机构编制事项“凡受理、先调研”制度,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重点领域体制机制矛盾,制订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全市机构编制课题调研的通知》,县级干部牵头分组确定重点调研课题,采取“四不两直”形式,分期分批赴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目前已完成了市公安局、市民宗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科院、市残联、市数据局及有关工业园区机构编制事项的调研,形成了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为创新优化相关领域体制机制问题提出了措施建议。
三是创新编制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深入贯彻“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要求,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强化动态调控,全面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一方面,优化精简机构设置,以核心职能履行为准则,合理设置机构,持续加大对“小弱散”事业单位撤并整合,探索推行“大科室”制,使机关各科室职能更集中、人员更充足,推动部门单位运行效率效能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优化人员编制配备,在严控总量的前提下,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通过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式,持续挖潜盘活现有编制资源,为重点领域和民生事业单位调剂补充编制。
四是保障民生事业,夯实基层基础。紧盯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关切事项,持续强化机构编制保障。一方面,扎实推进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入编工作,指导县(区)依据《中小学校服务期满留任基层项目人员入编管理办法(试行)》,为符合政策的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及时办理入编手续,进一步激发基层教育活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在巩固市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改革成效的基础上,积极督促县(区)全面开展编制备案制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保障。同步围绕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编制使用效益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了专项调研报告,为编委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