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庆阳市委编办以服务发展、改革创新、学习研究为切入点,着力打造服务发展型、改革创新型、学习研究型机关,全面提升机构编制服务质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围绕中心大局,打造服务发展型机关。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机构编制就跟进保障到哪里”,紧扣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和民生领域精准发力。在经济发展方面,着眼于做大做强数字产业,按程序报请设立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制定印发了“三定”规定,明确了职能、配置了编制、赋予了四方面行政审批权限,为园区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地体制机制保障。调整优化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制定了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三定”规定,同时进一步强化能源建设、农业科研等行业工作力量,切实增强发展动能。在民生保障方面,调整市扬黄工程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调配分配的市级任务职能,实行“市级统管、市县协作”的管理模式,推动扬黄工程水资源合理分配、高效利用;建立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持续强化医疗卫生领域编制资源保障,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于保障民生发展和服务保障中心工作上来,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管理难点,打造改革创新型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机构编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精准施策破解难题。聚焦领导职数配置不够均衡、科室设置不够精简、项目人员入编渠道相对狭窄、党政部门人员短缺、公务员结构性断层等突出问题,创新研究制定《关于建立领导职数总量控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的意见(试行)》《关于开展“大科室”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实行编制积分管理持续激发用编用人活力的意见(试行)》《规范管理使用市直党政部门人员编制》等文件,以制度创新助推管理优化。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机构编制工作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围绕能力提升,打造学习研究型机关。以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研究型”机关建设、机构编制讲堂为抓手,构建常态化学习研究机制。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知 识学习深度融合,依托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载体,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机构编制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鼓励干部职工围绕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以学促干、以研提效,极大地提升了整体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