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庆阳市委编办立足市情实际,深度挖掘编制资源潜力,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方式,为人才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一是深化改革“挖潜”,优化编制存量布局。 着力建立健全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以改革为突破口,充分释放编制资源活力。一方面,积极结合党政机构改革等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职责相近、设置重复分散、规模过小、任务不饱满以及职能职责弱化事业单位撤并整合,将腾退出来的编制统一纳入编制资源存量,为人才发展储备编制。 另一方面, 坚持“服务大局、保障急需”的原则, 精准调配编制资源,重点向科技、教育、公安、数据、能源、农业等重点领域及基层一线补充,倾斜支持相关领域人才引进工作。
二是创新管理“赋能”,激发用人单位主体活力。分类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对高层次人才集聚单位,推行“编制 + 控制数”管理模式,基本编制主要用于保障专职教师,控制数则用于补充通过兼任教师。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编制管理的局限,支持用人单位灵活招聘、多元化用人,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制度空间。同时,建立了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跨校调剂制度,根据学生流动情况,对部分学校“沉淀”的空余编制进行动态盘活,及时调剂给教师紧缺的学校使用,实现了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三是购买服务“提效”,转变编制保障模式。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将可由市场支配的服务事项逐步推向市场,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等逐步实行“编制瘦身,购买服务保障“的运行方式,从“以钱养人”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向“以钱养事”的新型管理模式。如在基层国有林场建立以合同制为主的管护队伍,推行社会改革,将腾退的编制予以收回,统筹用于保障其他重点领域的人才编制需求。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降低了行政成本, 还进一步优化了编制资源配置, 使有限的编制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市人才工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