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庆阳市委编办高度重视机构编制法治化建设,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机构编制事项及流程的制度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机构编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
一、加强程序完善,提升机构编制规范化水平。一是制定市委编委及办公室审议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了编委、编办议事范围,突出编委“抓大事、议大事”的职能定位,推进了机构编制事项审批程序法定化。二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事项报批程序的通知》,从部门(单位)党组(党委)动议,分析规划、衔接沟通、专题论证、审核审批、组织论证等12个方面,对部门(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行为进行规范,推进了机构编制事项报批程序的规范化。三是制定《庆阳市机构编制事项备案工作规程(试行)》,从细化备案事项的申报、审核、反馈的具体流程和工作对接等事项出发,完善了机构编制事项备案工作的制度体系。
二、加强闭环管理,提升机构编制科学化水平。一是做好事前防控关,制定《机构编制实名制业务办理流程》,明晰机构编制实名制业务办理环节,规范要件材料标准,增强工作环节流畅度,进一步提升实名制业务办理程序科学化水平。二是抓牢事中论证关,深入实地了解申请部门(单位)的机构运行、履职情况、编制人数、领导职数以及在履职过程中的难点、堵点,聚焦部门主责主业、业务流程及工作人员年龄梯次、职级结构等因素,参照行业标准分析测算岗位饱和度,准确评估申报需求。 三是抓好数据监管关, 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的方式,积极构建机构编制多源数据分析模型,形成“数据采集--汇总分析--综合评判”的工作链条, 以“数智编办”为提升机构编制科学化水平夯实基础。
三、加强责任落实,提升机构编制标准化水平。一是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制定监督检查工作计划,不定期组织开展机构编制调研督查,及时了解全市重点工作任务体制机制保障和编制资源使用情况,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二是开展专项核查,以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数据为依托,核对机构编制相关文件、工资发放人员名册、社保参保信息和部门预决算等关联数据,切实做到“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三是健全审批联动机制,拓展评估路径,与组织、巡察、财政、人社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强化结果运用,进一步提升监管刚性约束,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