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推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通知》精神,市委编办多措并举,强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促进全面达标。
一是严控编制总量。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在严控编制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重点在管住用好盘活编制资源方面下功夫。加强与教育部门紧密配合,建立周期性调查核实联动机制,每学期开学前,对各县区中小学校学生数量和教学任务进行调研预判,对编制数、实有人数和空编数进行评估分析,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进行科学统筹调剂,确保编制总量不突破。
二是统筹编制调配。结合各县区中小学校生源规模不均、教学任务不同、用编需求不等的情况,针对生源减少的农村学校,对其教学任务量化核算,相应核减空编,合理“瘦身”;针对生源增加的城镇学校,按照比例标准调配补充编制,精准“健身”。通过内部挖潜、科学核算和精准增减,确保中小学校编制资源科学分布和高效利用。
三是合理师资流动。定期对各县区中小学编制进行动态调整,推动中小学教职工有序流动,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与教学任务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教职工实有人数与编制数之间的匹配度,实现各县区中小学师资流动精准高效。同时,通过每年特岗教师补充、教师交流调整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确保师资力量流动的常态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