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细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办理规范化。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入编、出编、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及工资联审等日常业务进行颗粒化分解,分别制定业务办理流程图和业务办理标准,作为线上和线下业务办理的指南。每年定期开展实名制信息核查,审核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编制类型、人员信息、岗位职务等,确保“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及时更新机构、编制、人员变动情况等台账信息,为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二是坚持服务大局,发挥实名制管理“高效益”。严把编制入口,在制定年度用编进人计划时,通过数据库对全县机构编制资源系统分析,精准掌握部门单位人员变动情况,确保用编进人数不超过当年自然减员数;在用编进人计划分配上向重点领域倾斜,重点保障中小学、疾病防控、乡镇街道办事处等民生领域及基层一线用人需求;积极消化超编,对于部门下属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的超编问题,将超编人员调整至本部门其他空编事业单位;对于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总体超编问题,按照人岗相适、双向选择原则,调整至全县其他有空编单位。
三是推动工作联动,实现信息利用最大化。坚持把实名制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摆在信息系统建设的首要位置,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季度报告和机构编制实名制月报制度,定期核对线上线下机构编制数据台账,确保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数据统一。建立各股室信息共享共用机制,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强化股室协调配合,促进内部信息共享,使各股室之间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形成机构编制管理合力,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