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机制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来源:环县编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24

摘要:重视从基层一线选贤任能,是我们党培养选拔干部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笔者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探索实践、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强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等方面做了论证分析,阐述了建立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重视从基层一线选贤任能,是我们党培养选拔干部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习近平同志引用“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来说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性,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也明确提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如何做好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是当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环县采取“到基层工作、在基层锤炼、重基层选拔”等措施,大力开展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探索工作。

(一)坚持把到基层一线工作作为锻炼干部的重要方式。从2012年开始,环县在全省率先开展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目前省、市、县、乡四级共选派到村任职干部200多人,实现全县251个村全覆盖,研究制定了《环县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定目标、定职责、定任务、向群众承诺、工作目标考评、民主评议测评的“三定一诺双评”制度,逐人建立了工作档案。注重关爱激励,从办公、食宿、待遇各方面加强保障,引导其立足基层一线贡献智慧力量。2014年环县创新性开展驻村扶贫双联工作,部署抽调1200多名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赴全县251个村开展驻村服务工作,先期在116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县委提出具有驻村工作经历的干部重点推荐、优先提拔,倒逼干部主动下基层接受锻炼、服务群众,县直单位下派干部51名。制定了《环县驻村服务工作人员综合管理考核办法》,规范了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

(二)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坚持让干部在基层深刻理解县情民情,提高应对和处理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2年起“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全县铺开,2400多名县直单位干部入户开展对口帮联工作;2013年全县部署开展“千名干部进万户、扶贫现状大调研”活动,全县干部分批轮流进村入户,了解现状,分析原因,谋划思路;2013年“7.14”樊家川乡洪涝灾害发生后,县乡村党员干部昼夜奋战,参与救灾、排查、安置等工作。2012年公开选拔5名优秀科级干部到乡镇任乡镇长、副乡镇长候选人,2013年公开选拔1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社区挂职副乡镇长和社区副主任。

(三)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的高校毕业生安置考试除特殊需要外首次分配一律到乡镇、村或基层卫生院、农村中小学校工作;在制定的《环县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聘办法》中明确提出,参加选聘的干部在基层工作年限一般要达到3年以上。换届以来先后从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考录乡镇公务员11人,从乡镇、农村学校、基层卫生院等基层一线单位公开招考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239名,从乡镇、派出所、法庭、农村学校等基层一线单位提拔干部71名,并特别增加了艰苦偏远乡镇提拔干部人数,极大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干部稳定性不强。

一是年轻干部干不长。环县属国扶贫困县,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工作环境较差,加之发展空间有限、理想信念谈化,基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教师、医生工作热情不高,向往“朝上发展”,一些重点培养出的苗子凭借工作能力调入市、县等上级机关,一些干部成为考试专业户,一些干部想法设法调回县城或调入条件较好的公路沿线乡镇。二是派驻干部呆不久。上级机关的派驻干部往往工作2-3年就回原单位工作,基本不会留到基层继续工作;省、市、县、乡机关选派到村工作和驻村开展服务的干部有的把眼光放在机关,想尽办法往机关挤,避免下村工作;有的即便到村工作也是在村部或村干部家中办理一些业务工作,造成干部“机关化”和脱离群众。三是专业人才留不住。教师、医务工作者、兽医等基层专业人才或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职称后,或掌握一技之长后,县直、市直及以上工作条件较好的单位就千方百计“挖走”人才。

(二)基层干部出口不畅。

环县乡镇多,基层干部队伍庞大,受领导职数、编制人数等条件的限制,选拔任用和调动交流机会少。一是选拔力度不大。基层一线大部分干部无法获得提拔机会,近年来基层一线单位干部数量不断增大,较大乡镇干部在100人左右,一般乡镇干部也在60-80人左右,一些基层学校、卫生院等也是人数大增,即便干部选拔任用次数增多、人数增大,与20-30人左右的县直单位相比,相对机率仍较低。二是交流方式不多。当前的编制管理工作,在稳定基层干部队伍的同时,也限制了基层干部的合理流动。除公开招考外,其他干部交流方式不多,方法不活。一些在基层有丰富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干部调回县城机会较少,乡镇之间平行流动也较少,既不利干部的成长,又不利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三是交流渠道狭窄。受编制影响,基层干部中公务员整体较少,非编人员(项目人员)和事业编制人员队伍庞大,占干部总数比例高,但由于身份限制,这部分干部没有调入上级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机会。县直单位干部存有“下去容易回城难”的思想包袱,不愿意放弃县城和机关舒适轻松的工作环境,造成县直单位干部“满员”、基层一线干部回城无位置等现象。

(三)教育培训力度不大。

现阶段对基层一线干部的教育培训比较缺乏,基层一线干部的工作方法和综合素质难以跟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是培训机会少。干部培训对象大多面向领导班子成员、科级干部、年轻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培训面较窄,导致基层干部特别是一般干部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基层干部学习以基层单位自己组织的学习培训为主,高层次培训少之又少。二是培训方式落后。县委党校课堂教学是目前对我县基层一线干部的主要培训方式,培训的目的多数为完成上级安排的培训任务,大多是采取“满堂灌”等授课方式,往往是就书论书,不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案例分析,缺少或很少开展实地考察学习活动,没有重视和关注培训的实际效果。三是培训内容陈旧。基层一线干部大多对农业生产技术、矛盾纠纷调解方法、沟通协调能力等与工作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有较强的培训需求,然而目前的培训内容较多停留在思想理论学习上,很少按照岗位需求进行培训,缺少必要的针对性,难以满足基层一线干部的实际需求。

三、加强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稳定。

一是注重身份转换。加大从基层一线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工作力度,增加招考指标,明确规定优秀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其他具有两年工作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和服务期人员(三支一扶、进村进社、支农援村、就业援助、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要占一定比例,或针对这部分干部开展定向专门考录,使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基层干部不吃亏、有盼头。二是严格干部流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基层领导干部任期内一般不作调动和调整。基层干部须在基层单位工作满5年、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服务期满后方可向县级以上机关流动。县级及以上机关部门、基层单位之间一般不得借调干部。三是树立基层导向。推行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须有2年以上基层一线工作经历机制,基层工作经历不足的不予考虑;落实干部“逢提必下”,县直机关单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提拔后原则上一律到基层任职;推进干部到村任职、驻村服务、挂职锻炼工作深入开展,引导干部向基层流动、在基层工作、为基层服务。四是做好思想引导。通过文件、会议、网络、传媒等有效方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宣传基层岗位上的优秀同志,宣传从基层岗位上选拔到上级机关任职干部的事迹。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基层干部评选表彰活动,对工作实绩突出、做出重要贡献的基层干部按照规定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增强基层干部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深抓思想作风教育。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立健全乡镇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同群众感情,经常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扎实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基层干部学习、考勤、值班、住宿、请销假等日常制度,结合实际开展夜学、夜访、夜谈等活动,切实防止干部“走读”现象发生。二是改进培训工作。广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积极争取基层干部参加中央、省、市的高层次教育培训,侧重组织基层一线干部外出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学者、上级部门深入乡镇、村组和基层学校、卫生院等基层单位开展培训。加强县级党校培训的针对性,突出城乡规划建设、发展区域经济、做好群众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三是加大基层干部的岗位锻炼。大力开展县乡干部大交流工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基层干部到县直机关、重点项目和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安排一定数量的县直单位干部到农村、重点项目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经受锻炼。注意加强基层单位(乡镇、学校、卫生院、派出所、法庭)之间,基层单位内部之间的干部交流,确保干部在各个岗位上经受锤炼、成长成才。

(三)加大激励保障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大选拔力度。保证从基层一线选人用人的数量,每年在基层乡镇、教育、卫生等部门推荐任用干部至少达到1-2次,偏远艰苦地方要多次推荐选拔。选拔基层部门正职优先从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副职中选拔;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副职优先从基层单位一般干部中选拔;县直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使用基层领导干部;对优秀的基层一线干部要敢于破格优先提拔。二是适当提高待遇。结合建立健全干部职级与职务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在基层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职级待遇按照高一级进行配备。改进基层机关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将数量保证在领导职数的50%-60%,确保基层干部在职务待遇上不吃亏。加大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力度,增加评定指标,放宽评定标准。将基层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的给予嘉奖,连续3年优秀的给予记功奖励。三是改善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基层工作财政支持力度,将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改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强基层单位办公、餐饮、文体基础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基本生活设施,加大“小食堂、小澡堂、小图书室、小娱乐室、小体育场”等“五小工程”建设力度,完善必要的文化生活卫生设施。妥善调剂工作力量,落实年休假制度,安排专项经费定期组织基层干部进行健康体检。

总之,建立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机制,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是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工作热情的基本前提,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将干部队伍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