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控编减编力度 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来源:西峰区编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5

加强控编减编力度 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西峰区编委办 陶彩香

摘要:本文着眼于如何加大控编减编力度,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通过走访座谈、机构核查、数据统计、分析对比等形式,重点剖析归纳了西峰区当前机构编制存在的三方面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从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应遵循的原则,应具备的有力保障,重点促进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及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作为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有效补充等四项对策建议。

近年来,为更好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推动机构编制资源效益最大化,机构编制工作及时进行了跟进调整,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机构编制资源的配置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矛盾:突出表现在部分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因工作职能增加,工作任务加重,要求增设机构、增加编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职能弱化单位基本上未减少机构编制,造成的机构编制只增不减问题;再比如受一些部门利益的影响,机构编制资源的配置往往不能倾向于最需要的地方,造成机构编制的无序膨胀,致使机构编制资源日趋紧张等问题。因此加强控编减编力度,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势在必行。

一、机构编制现状

根据上级下达西峰区控编减编目标任务,我们通过走访座谈、机构核查、数据统计、分析对比等形式,以2012年底机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为基数,与2014年底统计数据同项相比较,发现行政机构数近两年保持一致;事业机构数比2012年净增加7个。

编制使用均在控制范围内下达,行政机关各类财政供养人员总体不超,局部超编单位数仍在攀升;事业单位财政全额供给人员控编数呈下降趋势,但仍总体超编;财政差额供给人员未超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超编人数仍居高不下。

领导职务配备总体未超职数,只因本轮政府机构改革涉改单位及机构撤并的工作人员暂未完全调整到位,局部超职数配备现象暂时存在。

二、存在问题

(一)机构设置调整不够及时。一是现行的机构编制配置仍不能做到全面适应新的形势任务。从机构编制核查的情况来看,一些单位的机构编制设置还使用几年前或十几年前核定的标准,而这些单位的职能早已拓展或萎缩,机构的设置和编制配置仍没有适时调整跟进,长期沿用过时的核定数额,成为被改革遗忘的角落。如:区委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机构2002年进行了“三定”至今未再做调整,人员编制变动不大,现行业务却已比原来增加数倍。二是部分机构中仍存在职能单—或职能交叉重叠现象,造成机构编制设置配置资源的极大浪费。突出表现在,一件事情多个部门负责,多龙治水。如,区上的网络中心、信息办和党员远程教育办,各乡镇财政所和乡镇农经财政服务中心的部分职责界定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边界模糊。

(二)编制配置不够平衡。一是行业技能划分标准与实际需求结构不相匹配。表现在文化、卫生及教育相对专业性强的系统领域。如西峰各乡镇教学点,少于50名学生的学校占乡镇学校的50%左右,教学规模过小、资金欠缺、师资力量薄弱、队伍管理松散,教师配备仅是十年前的参考标准,已严重不符乡镇学校规模的实际情况,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和不均衡。二是层级结构失衡。乡镇一级工作人员由于政策性安置,从 2007年以来先后分配到基层乡镇街道的项目工作人员多达上千人,人多没事干。区直部门由于进人入口选拔条件苛板,造成事多人少不够用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工作人员岗位结构断层。长期的编制限额,导致公务员“入口”不畅,没有足够的编制空间考录公务员以补充“新鲜血液”;机关干部年龄老化,一部分老同志因其他原因虽“离岗退养”,仍占编制,年轻的工作力量补充不进来,需要的工作岗位上人手不足,特别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不够,于是部门就采取了向下级单位借用人员的办法解决,导致人力资源被层层占用,也出现了混编混岗的问题。 

(三)机构编制资源管理与区情实际不相适应。机构编制属于上层建筑,应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机构如何设置,编制配备多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应以经济社会需要为准则,应该体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实际上,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增减变化也经常遇到上级部门意见与现实情况不一致的情况。一是政策法规方面,出现了政策的部门化倾象。一些政策法规的起草部门,总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硬把机构编制事项也塞进单项的法规之中去。二是条块管理方面,出现了部门干扰机构编制现象。有些部门总是以本部门工作重要为由,或以达标为要求、以批资金、给设备、给项目为条件,要求下级增加或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机构。少数关键部门则通过领导讲话、会议纪要、上级文件等方式实现增加机构、增加编制。三是政策性安置方面管理矛盾多。近年来,安置高校毕业生三千多人,仍在编外运行,混岗严重,难于管理。因此,人编矛盾比较突出,机构编制资源不能适应区情实际的发展。

三、对策思考

(一)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是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当前,机构编制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职能和工作任务增加的部门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机构编制,而职能弱化的部门却基本上未减少机构编制。只增不减,这种不从转变职能出发而从部门需求出发的做法,是造成机构编制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要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需要遵循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原则。

一是控制总量。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加强和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在编制总数不超编的前提下,严格使用范围,合理控制总量,对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进行调整。二是盘活存量。就是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的动态管理,好钢用在刀刃上。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同时,积极盘活存量,做到既要“管住”,又要“管好”,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好用活,用到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向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民生且工作任务和职责增加的部门倾斜。三是优化结构。要加强机构优化整合,既要积极探索机关事业单位及内、下设机构间的减少合并,又要加强服务于民生的机构建设,使机构设置更趋向于合理,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是有增有减。既要对职能强化和工作任务增加的部门增加机构编制,也要对职能弱化和工作任务减少的单位相应减少机构编制,做到机构编制有增有减,杜绝只增不减的现象发生。

(二)严格制度,完善机构编制工作规则,是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有力保障。

在机构编制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往往受到个人意志、部门利益的影响,不能完全将机构编制资源向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倾斜,造成机构编制的无序膨胀。只有严格机构编制工作规则,严守机构编制方面的规章制度,才可能有效控制机构编制膨胀,也才能规范有序设置机构,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

一是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做好法制保障。《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规对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等在机构设置、编制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严格规定。认真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是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重要保证。

二是完善机构编制工作规则,让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实现有章可循。为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严控人员编制,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2014年,西峰区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决定》〈区委发[2014]23号〉,明确要求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设置,严格机构报批程序。完善机构编制实名管理,严肃编制纪律约束及工作规则,使机构编制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强化法律法规意识,给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提供现实支撑。机构编制的配置既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又不可避免的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切实加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特别是要树立机构编制即是法的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章,才能减少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受到个人意志、部门利益等其它因素的干扰,有效遏制机构编制的无序增长,为机构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支撑。

(三)以职责职能调整为重点促进动态管理,是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主要途径。

一是向发展经济、服务民生的部门倾斜。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工作职责也需随之调整。机构编制资源的配置需与时俱进,及时跟进调整,重点向发展经济、服务民生的部门倾斜,继续大力支持服务民生,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才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是对职责相似或相近的机构予以整合。2014年,为搞好政府机构改革,西峰区将卫生和人口、教育和科技、文化和旅游6个部门的工作整合成3个部门,从切实服务民生角度出发,整合职责及工作力量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卫计、科教及文化部门在政府社会管理中的综合协调职能。

三是对职责交叉的机构予以调整。针对机构重叠、职责交叉、资源重复配置等问题,按权责一致的要求,积极理顺工作部门间、部门内(下)设机构间的关系。为切实解决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2014年开始,西峰区机构编制、法制等部门对区级部门的行政权力及相关职能进行了认真清理,先后清理行政审批事项135项,调整承接行政审批项目127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9项,也相应调整归并了部分内(下)设职能机构。

(四)政府购买服务,减少机构编制压力,是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有效补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政府的职能也不断增加,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同时又要严格控制编制,降低行政成本,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政府机构亦可采取通过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履行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购买社会服务后,机构编制资源可进一步向发展经济、服务民生的部门倾斜。

机构编制膨胀、财政供养人员和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会导致财政成为吃饭财政,政府就谈不上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要摆脱这种困境,一方面要精减机构编制,另一方就是购买社会服务。单纯的增加机构编制并不是科学的解决办法,许多公益服务性事业单位在财政保障下,缺少竞争意识和危机感,干好干坏一个样,并不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而政府购买服务,即可节约资源,也可提升服务质量。有利于缓解机构编制膨胀,也可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同时将竞争机制和资格准入机制引入到公益性服务领域,提高公益性服务水平,能较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