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公证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出国留学、购房置业、遗产继承等,都会涉及公证的办理。我国很多地区存在“证多人少”、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审批把关不严,错证、假证情况时有发生。
7月17日,全国公证工作会议举行,聚焦推进公证领域改革,探讨求解公证出错、信息化建设等问题。
近日,北京、内蒙古、上海、湖北等地接连发生办理民间借贷、涉及房产处分的委托书、遗嘱、继承等公证业务中出具错误公证书的情况,导致当事人房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买卖或抵押,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引发社会热议。
7月17日,全国公证工作会议在哈尔滨举行,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公证质量问题、公证新型业务领域等方面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破除“同证不同速”弊端,分类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激发公证活力
“办理同样的公证,如果你选择不同体制的公证机构,就可能面临不同的办证速度。”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公证机构分为三类,包括行政体制公证机构、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合作制公证机构。在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公证人员具有公务员的身份,但同样的公证事项办理的周期却更长。
据介绍,2000年提出了公证机构行政转事业的改革任务,截至2016年底,全国3001家公证机构中,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还有894家,占29.8%,将近三成的公证机构仍保留在行政体制中。
不同体制的公证机构发挥的作用有多大不同?“2016年,全国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事项1399万件,业务收入47亿元。其中,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全年办证122万件,人均办证415件;全年业务收入2.6亿元,人均8.8万元。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全年办证1178万件,人均办证1216件;全年业务收入40亿元,人均41万元。合作制公证机构全年办证71万件,人均办证2601件;全年业务收入2.1亿元,人均近77万元。”司法部部长张军用数字介绍,从为社会服务所做出的业绩来看,事业体制远远优于行政体制,合作制又优于事业体制;而同是事业体制公证机构,自收自支优于差额拨款,差额拨款又优于全额拨款。
“今年年底前,行政体制公证处都要改革到位。”张军介绍,要按照中央关于公证机构改革的部署,加快推进行政体制公证机构转为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完善配套扶持政策,优化事业体制公证机构体制机制,在创新编制管理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公证机构自主管理权上下功夫。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严格管理,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进而激发、增强公证工作活力。
严管公证质量防差错,加大公证机构、公证员失信违法成本
针对近期因错误公证导致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例,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错误公证书如果被使用,可能造成大量房产被非法变卖,巨额财产被诈骗,造成人民群众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绝不是小事。”
目前,公证质量问题突出存在于涉及财产的委托书公证、继承权公证、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等业务领域。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近期出现的错证情况看,多数都涉及不法分子冒充他人身份或持假证件、假证明材料申请办理公证,在公证员审查核实环节、公证机构出证审批环节都没有严格把关,出现了公证失信情况。
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失信,表现在有关工作人员核实不尽责、违规办证,甚至利用职务之便私自篡改或与他人勾结,通过公证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要在制度设计上,加大公证机构、公证员的失信违法成本。对做得不好的要载入信用记录,实施失信惩戒,不允许‘劣币驱逐良币’。”张军在会上表示,目前公证职业责任保险费率全国统一标准,不少地方有意见,要改进这项制度,建立浮动保险费率制,让出险多的、赔偿大的公证处、公证员多交保费,让质量抓得好的、出险少或者不出险的公证处、公证员少交保费。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起,涉及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行政处罚和行业处分,都要在司法部官网上公开通报。会上要求,要完善公证投诉处理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对确有问题的公证机构加强督促整改,对违法违纪的公证员严肃追责。
司法部经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拓展创新公证业务领域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要求拓展创新金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司法辅助、产权保护、“三农”领域、涉外领域等方面的公证服务。“这是当前公证工作创新转型的重点。”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有些证明材料需手工填写、重复提交,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公证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加大了探索力度。比如,中国公证协会开通了公证业务在线受理平台,200余家公证机构已经开展网上公证业务办理;全国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平台投入使用三年多,目前公证遗嘱信息库已有133万余条数据。
“但从总体上看,公证信息化建设还不能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公证行业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全国范围内的公证信息化管理平台尚在建设之中,各地建设进展和水平不一。”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就拿公证办案数量和收费金额来说,大部分地方统计工作还需要各公证机构手工填表,再报到省市汇总,管理部门做不到实时掌握情况,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
记者了解到,公证业务数据的信息化进展还不够快,实现公证档案内容信息数字化、公证审批和业务流程电子化的公证机构屈指可数。当事人到公证机构办理公证,有些证明材料由于档案没有实现电子化而多次、重复提交,不符合便民利民的要求。即使在公证行业内部、公证行业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信息共享和信息协作等方面,也做得远远不够。
据介绍,目前,我国公证员总数有1.3万多人,一些地方“证多人少”的矛盾仍较突出。司法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提出,办理公证要争取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18日 11 版)